从“小别离”透视城市的焦虑 ——鲁引弓做客幸福书苑阅享沙龙NO.11
5月25日,杭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第十一期幸福书苑·阅享沙龙在多功能厅举行。本场沙龙邀请了跨界新闻与文学的新锐作家鲁引弓做嘉宾,学校宣传部部长朱华应邀出席,来自全校近9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我虽然不学医,但是和医很有渊源,我从小就是在医院长大的,在太平间和产房间体会感受生与死。”成长在医生家庭的鲁引弓比普通人对医患关系的理解要深刻许多,从事媒体工作后他发现医生和媒体人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要面对形形色色不同人群,感受各种不安与焦虑,都要进行某种治愈,社会的或者生理的。嘉宾与同学们的距离一下子就被鲁引弓的一番话拉近了。
从《小别离》开始,鲁引弓向同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直击社会痛点的故事。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鲁引弓陪同好友来到上海浦东机场送孩子出国,恰好与一位泪流满面的中年妇女擦肩而过,而在她的身后,是一个小女孩往另一个方向的登机口走去。一瞬间他被触动了,因为每当大洋彼岸开学季来临之际,就有无数的父母与孩子告别,为了规划中的美好未来,将孩子送去国外就读。其中的焦虑与不舍,大概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作为媒体人,鲁引弓迅速抓住了中国教育的痛感,灵光闪现,脑里蹦出了好几个鲜活的人物。于是在经过17天的创作后,一部反映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焦虑的作品《小别离》就来到了世人面前。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鲁引弓将他的作品一部部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他的作品总是能直击当下社会痛点,作品的角色就像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人,面对着相同的焦虑和选择。“我们无法完全避免焦虑,这是属于时代的痛苦,不管在不在意,它都存在。”鲁引弓认为都市人“焦虑”的本质是因为自由与快乐缺失。鲁引弓强调他写作的本质是呼唤自由和快乐,希望通过作品给人们带去些许温暖。鲁引弓的作品大都带有现实的生活气息,他有着很强的社会意识,能够下意识地倾听人在困境中的呼声,给人最真实的体验,充满了现实的人生经验和思考。
最后,鲁引弓还与同学们做了深入的交流,有对当下中国教育的思考,有对自由的认识,有对焦虑的反思。应对焦虑和矛盾,鲁引弓建议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同理心对待;或者需要顿悟,正如医检1602班黄卓桉同学引用张爱玲的名言那般——尘世间的事不过如此,回望过去尽是坦然。鲁引弓的建议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作为未来的从业者更需要这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