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幸福书苑

以己之眼,视文学之美---检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第42期迈瑞幸福书苑·阅享沙龙

发布时间: 2021- 12- 24 10: 25浏览次数:

12月19日下午,检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举办了第42期迈瑞幸福书苑·阅享沙龙,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通过钉钉直播的形式举行。本次沙龙邀请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刘正平给同学们带来以“江湖艺人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主题的一场视听盛宴。活动由辅导员章雪妮主持。

讲座伊始,刘老师简单梳理了中国古代通俗说唱文学的历史,点明说唱艺术由来已久,紧接着引出“游民”和“游民文化”的概念。接着,刘老师讲述了出身游民的江湖艺人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地位和价值,他指出,游民本身间接参与了这些书的创作。《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而三国时期并不存在兄弟结义这种可能,这正是江湖艺人的体现。《水浒传》108将脱离了主流社会,敢打敢拼,主动出击,将游民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反抗意识、对女性的憎恶也是其内在表现。刘老师也将游民社会与主流社会做了对比,游民文化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主流社会则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也,父母在,不远游”。在整个讲解过程中,刘老师通过游民文化的视角分析,为观众理解文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与刘老师互动,偏离价值观念的名著何以被广为流传、如何评价宋江等,刘老师耐心地一一作答。

本次沙龙活动让同学们陶冶情操,感受文学之美。正如雨果所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相信通过这场讲座,同学们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文/潘文桓)


附:刘正平教授简介

刘正平,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俗文学、宗教文献、宗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等领域学术研究工作,专长于民间宝卷和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现兼任杭州师范大学第四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市厅级项目3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出版专著、编著等2部,在《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论文曾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