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余华:医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检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第52期迈瑞幸福书苑·阅享沙龙
为培养及提升医学生人文情怀,4月3日晚上,检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第52期迈瑞幸福书苑·阅享沙龙活动于临安校区活动中心一号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杨博士带来主题为“鲁迅与余华:医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讲座。学院学工办主任陈阳阳老师、辅导员张志坚老师以及来自各个学院的120位学生参加活动。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吕霞飞老师主持。
刘杨老师先对“弃医从文”的鲁迅和“由医转文”的余华做了介绍,并对两位先生的作品进行了简要分析,讲解了医学对于人文的影响和人文作品的意义。学医经历使二位作家拥有冷静的笔调剖析社会,“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解剖这个社会,不仅仅关注人肉体上的痛苦,还关注到封建的不良习俗对人精神的创伤。“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严峻的外表之下藏着内心的温度,他将内在的生命意识外化为文字,从解剖社会到解剖自己,落笔写下这个社会的血与肉,揭示并批判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曾为牙医的余华以手术刀式的手法冷静剖析现代社会,解剖现代人生、人性,以文字揭示现代人的内心深处和精神世界,揭示人性的真实,给人以警示,使人自省,以文学作品来医治社会。针对网络上有人表示鲁迅文学过时以及对余华作品悲惨的人物命运不能接受时,刘老师指出,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恰恰才是实际的生活,它是把更丰富的人生、更丰富的人性、更多样的社会形态凝缩在作家的笔下,供人们了解,使人们的人生变得更丰富一些,让情感可以多一点层次。一个人可以不阅读鲁迅,但不能回避自己的内心;一个人可以不阅读余华,但无法逃避现实生活和人性。
交流环节,针对同学和老师提出的“怎么看待当代大学生孔乙己就业现象”、“如何评价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刘老师耐心解答:生活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仅仅掌握一门技术是不够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去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同时也要降低自我期待,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最后,吕霞飞副书记对本期活动做了总结,在表达对刘杨老师感谢的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本次讲座中收获智慧,得到感悟,学好医学知识的同时陶冶文学素养,多读书,多学习,在漫漫人生路中找寻自己的轨迹,成就自己。
(文/季文文,图/潘娜,审核/ 蒋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