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美食的沙漠or沃野——博爱讲堂之第67期迈瑞幸福书苑·阅享沙龙
近两年,网络中兴起一阵有关“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讨论话题。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杭州饮食文化,11月11日晚,检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于活动中心318报告厅举办了博爱讲堂之第67期迈瑞幸福书苑·阅享沙龙活动。
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何宏老师,他作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教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化工程重大项目《百县千碗与浙江饮食文化》首席专家、文旅部国家级饮食非遗评审专家、杭州亚运会餐饮专家,对于杭州究竟是美食天堂还是美食荒漠有着独特的见解。
提起杭州这座城市,会令人想起风景优美的西湖、灵隐寺、青山湖等著名景点,也会让人联想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斑马线礼让行人等独特的城市文化,然而在饮食上却获得“美食荒漠”的称号,这一吐槽究竟从何而来?其实,杭州自古而来就可以书写一本完备的美食史,何老师为杭州美食的渊源历史撰写了一本《食在杭州:飘香的历史画卷》(暂名),在近日刚刚完稿。从8000多年前中国人特有的“蒸”到新时代的味道,何老师在讲解中时刻透露着对杭州美食的称赞。
随后,何老师通过展示不同年代的标志性物品和文字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杭州美食的认识。出土杭州的“天下第一蒸”,这一原始陶器记录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来源;在良渚的仓库内找到了超过40万斤的炭化稻谷,这一历史发现彰显了城市文明形态的形成以及稻作文化的普及;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战国水晶杯凭借其精致工艺展现了当时手工匠人的高湛技术;五代十国时期体恤百姓、生活安定的吴越国,其中的一道玲珑牡丹酢更是流传至今成为杭州第一名菜。纵观杭州美食史,不可置否的是杭州饮食并非网友口中的贫瘠荒漠,而是一片可以细细欣赏和品鉴的醇香沃野。
在讲座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莫过于何老师对美食的介绍。他向在场的同学们详细介绍了G20国宴中的五道杭州特色菜肴:清汤松茸、松子鳜鱼、龙井虾仁、膏蟹酿香橙和东坡牛扒。何老师不仅讲述了这些菜肴的寓意,还分享了它们的制作过程。通过这一环节,他进一步阐释了杭帮菜的独特风味和烹饪技艺,有效地提升了杭帮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讲座的最后,何老师也和同学们积极互动交流,解决同学心中存疑的问题。其中,有同学提问,西湖醋鱼是不是真的难以下咽,何老师解释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口味常常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喜欢而有些人注定不会认可。同样,杭州究竟是美食荒漠还是沃野,答案尽在心中。(图/王颖,文/李佳蓉、王志成,初审/陈阳阳,终审/宋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