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经典文学,品味爱意人生——博爱讲堂之第64期迈瑞幸福书苑·阅享沙龙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升人文素养,培养阅读习惯,5月24日晚,检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于临安校区活动中心一号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了博爱讲堂之第64期迈瑞幸福书苑·阅享沙龙活动。本次沙龙以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的经典之作——《悲惨世界》的导读为主题,我们有幸邀请到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周启星老师为同学们深入解读这部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
在介绍《悲惨世界》之前,周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雨果的生平。他正视历史,批判自己国家对他国的侵略,他怀抱的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内心深处的大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悲惨世界》中蕴含着感人至深的人道主义情怀。
《悲惨世界》并非一部从头到尾都沉重的作品,在悲苦之外,还充满了深沉的爱意。周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序言中的一段阐述:“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困使男人沉沦,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不能全部解决,这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用的。”雨果正是试图以自己的揭露来唤醒欧洲国家残存的善意。
解读伊始,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冉·阿让的人生三阶段。第一阶段,从苦刑犯到企业家。在冉·阿让因社会的不公决心为恶时,被米里哀主教的一句“我用银餐具和烛台赎回了你的灵魂,您现在已经不属于恶了,你是善良的一员”救赎,最终对抗罪恶,成为了“诚实的人”。
第二阶段,从“诚实的人”到“善良的人”。如果在法庭上有位被冤枉的人即将替你遭受刑法,你会怎么选择?是站出来让真相大白,还是让冤屈就此埋藏?解读开始前,周老师向观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大多选择后者。可冉·阿让却选择了前者,他放弃了自己改名换姓兢兢业业所得来的一切,重新成为了苦刑犯,“这虽然看起来过于理想主义,但如果自己的财富是由他人生命付出的,那么你的财富还会那么平和地得到吗?”周老师如是刨析。
第三阶段,冉·阿让从“善良的人”成为了一个真正无私、高尚的人。他会在最后选择放下恩怨,释放沙威并认罪,舍己救人,在战场背回马吕斯。做完一系列善举后,冉·阿让却并不是去讨要名声与赞扬,而是选择隐瞒善行,忍痛离开珂赛特,完成了道德的升华。
在介绍完冉·阿让的人生三阶段后,周老师围绕《悲惨世界》的主要人物向同学们展示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冉·阿让是一个理想化的道德形象,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化身,他向世人揭示了善与恶并非与生俱来,人有弃恶从善的可能,是能被仁慈和爱救赎。而冉·阿让的宿敌沙威在被冉·阿让解救后也对法律产生了怀疑,他的自杀也正反映了人性的善、道义远高于资本主义法律的深刻意义。
随后,周老师深入剖析了雨果小说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一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与控诉,更在于对人性善良和未来美好的坚定信念。她强调,雨果在《九三年》中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种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这一观点体现了雨果对人性本善的乐观信仰,以及对人民革命的礼赞和社会正义的渴望。
最后,周老师以雨果的一句名言结束了本次分享:“如果您怀着善心、仁爱、和平的思想,那您就比我们中的任何人都还高贵些”,她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爱之真意,永怀爱意!
分享结束后,活动进入了提问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与周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场氛围轻松愉快。
通过本次阅享沙龙活动,我们期待每位参与者能将《悲惨世界》中的深刻感悟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无论生活如何考验,都能保持一颗善良之心,用爱意去拥抱世界!
(文/赵静伊,图/陆兴晓,初审/陈阳阳,终审/宋广忠)